跳到主要內容

讀經成班15年的成長見證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基隆推廣處 暖暖社區啟德讀經班 志工 王○○



前言
   有鑒於讀經對小孩子的成長幫助很大,民國87年本班開始了讀經教學,為實現活佛師尊的三大宏愿,一是在先天,渡化眾生,達本還源;二是在後天,移風易俗,實現大同世界;三是繼往開來,復興中華固有文化。所以本班義不容辭的挑起了社區讀經班帶讀的使命。

本文

一、本班帶讀的過程
  民國87年4月開班,請到了在文化中心帶讀並且是道親的楊老師帶領著我們所有的家長和小孩一起來讀經,讓小朋友得以在讀經班學習到古聖先賢的情懷及理想。楊老師是個極懂得孩子心態的老師,幫小朋友帶讀時,總是用很多的活動及遊戲融入其中,並且在帶讀時用許多的聲音、表情、動作等,讓小朋友自然而然的專注在讀經中,不費吹噓之力的背誦經典,樂在讀經並期待每星期的讀經課程。在楊老師帶過一段時間後,後學也開始跟著楊老師的身邊學習帶讀並參加王財貴教授的讀經研習營,教授要我們在帶讀時老實讀經,不斷的讓小朋友反覆背誦自然而然的背誦經典,當然也不乏些可與讀經結合用的小活動,以提振士氣。而楊老師不但傳授我們老實讀經的方法,也從讀經中帶給我們很多的帶讀技巧與方法,如何設計活動與遊戲,讓小朋友能在讀經中邊學邊玩,寓教於樂。
二、本班家長成長階段
   因為楊老師同時是發一靈?的道親,本身天道觀念很強,所以在帶讀的中間,會引述一些大道理並且與生活上的經驗結合,加上她天生在台上的個人魅力,懾服了不少讀經班的家長,願意來聆聽並了解天道的寶貴。就這樣我們成全了一批家長而這些家長後來也成了我們的志工老師。

   由於每個人的用心不同,專長也不同,所以我們就各司其職,楊老師帶著我和賴姐二個人一起學習志工老師的帶讀方法,後學比較懂得教學方法,但在成全方面不是很周全,所以教學的部分幾乎是後學和楊老師二人帶得多,當然楊老師也負責成全家長的部份。後學偶爾幫忙成全家長,跟著建立關係與感情。後來楊老師因為有許多的課務與道業要忙,就放手讓後學及其他志工家長一起來帶讀。我們班的家長在本班楊老師及賴姐夫婦的極力成全下,藉由下課留下來聊天建立感情並且常邀請出遊,每年佛堂總會辦一至二次的年度旅遊,由佛堂壇主的力量一起來成全這些讀經班的家長,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活動的付出及努力,我們是真心希望他們能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能為濟公老師的徒兒。就這樣經過三年多以後,這些家長都能了解道的尊貴,將道融入生活中。

三、本班教學歷程
   本班在87年成班後,一直稟持著王財貴教授的理念,老實讀經的方法帶讀,所以並沒有跟著讀經學會的帶動方式還加上一些唐詩新唱的手語帶動,所以本班一直以來皆是獨力運作。我們堅信用老實讀經,真誠對待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的家長。雖說是老實讀經,而我們的方法可說是千奇百怪,活潑玲瓏,學生及家長喜愛得不得了。後來在楊老師離開後,後學與幾位讀經班家長一起帶讀,由後學為首,家長為輔一起參與讀經班教學運作,而賴姐夫婦還是以成全工作為重,二者相輔相成,因為教學若受學生及家長肯定,學生必定期待上課,只要孩子要來,家長也必定跟著來。因為本班強調親子讀經,很小的小孩不會認字當然得家長陪著來的,況且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成全家長呀!

   這班曾有過動兒及自閉症的孩子,但在後學看來,只要家長肯陪著這些孩子讀經,這些症狀是會改善的,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用愛心耐心及毅力來陪伴著他們,尤其是這些特殊症狀的小孩,對後學來說也是這樣的。後學不害怕這些孩子出現在班上,反而感謝上天讓後學有機會教到這樣的孩子,只要不斷的鼓勵他們,給予他們信心,也許別人花一倍用心,他們可能要花好幾倍的用心,但是都不要輕言放棄,鼓勵著他們並鼓勵家長堅持帶他們來讀經,一定會看到他們的成長,那怕是一點點都好。因為積少成多,現在笨不代表以後也是笨,就好比盧蘇偉老師小時候被他的老師笑說是一個腦震盪的豬,可是他的爸爸極有智慧,對他說:「就算是豬也是一隻聰明的豬,可且愈盪愈聰明。」讓這位從小被認定智商只有70分的盧蘇偉老師,沒有活在陰影中,並且快樂學習,之後成為高等法院的檢察官。所以只要真心真意對待他們好,希望他們有所成長,那麼一定如我們所期待,就好比我們自己也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呀!

   教學的當中有苦有樂,曾經我們的小朋友人數也變少過,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到了國中,課業壓力重也就沒法再來讀經,我們這些家長的孩子長大了,所以我們也要想辦法再招生,所以分配每位志工老師一起發招生簡章,廣招我們附近的小朋友來讀經。也許是上天的眷顧,本班又招來一批新的學生與家長,在民國92年之後,本班拆成2班,樓上樓下各一班,樓上負責大班(國小3年級以上),樓下負責小班(國小2年級以下),由後學帶小班,賴姐帶大班,每班約30幾名學生,所以我們又有一批家長,其中有幾位家長是學校的老師,後學讓他們見習了一段時間後,請他們一起來參與志工老師的行列。因為李老師及張老師是學校老師,所以帶小朋友讀經時駕輕就熟,完全不用花太多時間教讀。李老師的小孩讀幼稚園時常常會帶一些兒歌及老師教的遊戲,所以她就經常把這些小朋友的遊戲放在課程上,後學也從這位老師帶讀中學習到更多的帶讀方法與活動,彼此互相學習,教學相長。

   民國97年,本班因為快速成長,帶出來的學生家長(志工老師)愈來愈多了,三個和尚沒水喝,那麼多的人力總得用對地方吧!所以本班又分出去二班,碇內一班、七堵一班,因為後學與賴姐是有帶班經驗的,就帶著一批老師,賴姐負責碇內班,後學負責七堵班。後學就被安排在七堵永平班帶了約二期因為暖暖班群龍無首,所以又被派了回來固守本班一直到現在。在這幾年,碇內和七堵又發展了另一班,連同本班共有五班,在民國97年及99年時,在暖暖國小辦過暖暖社區讀經班聯合展演,與會的人員(工作人員及學生家長)共300多人,將會場擠得人山人海,好不熱?,是非常成功的結業聯合展演。

四、 結語
   後學從民國87年12月起,跟著楊老師學習到現在已近15個年頭了,這中間小朋友雖來來去去,卻也成就了許多小朋友及家長,一直以來後學也跟著賴姐夫婦與家長們建立關係,但不可諱言的是後學專長在教學部份,而成全的部份較有限,所以無論如何,後學認為須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能於教學上留住學生與家長,讓他們有機會回來佛堂讀經上課,有機會多一份的接觸,明白將聖賢之道融入生活,家庭幸福乃為首要。後學以此感到榮耀,這件事,後學會一直堅持下去,也會帶著我們的志工老師繼續走下去,相信有更多有緣者走進幸福之道。

交稿日期:民國102年5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誦讀時的能量波 逐步地正面影響孩子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花蓮 推廣處 毅德 讀經班 家長暨教學志工 陳 ○○   後學 20 歲時開始帶領兒童讀經班,並參加各種讀經班的培訓 , 心中明白「 讀經可以讓古聖先賢的智慧直接和孩子的心靈溝通,幫孩子成為一個感恩、慈悲且充滿服務心的完整個體。」 後學自懷孕開始,每天播放 《 百字經 》 、 《 三字經 》 等各種經典音樂,為的就是做好胎教;自生下第一個孩子: ○○ 璥,更勤勞的播放 《 百字經 》 給孩子聽,很奇妙的是,只要 《 百字經 》 的音樂開始響起,未滿週歲的 ○ 璥,很快就跟周公報到了。 隨著 ○ 璥慢慢長大,後學也會陪著他在家閱讀經書。 當 ○ 璥 5 歲時,後學帶著他參加讀經班,他時而滿場跑、時而乖乖的跟著讀經。現在 ○ 璥三年級了,他認識很多字,參與讀經班,都能乖乖坐著讀經。 很奇妙的是,透過參加讀經班, ○ 璥原來內向害羞,到現在的活潑、願意表達自已的想法;其次, ○ 璥的專注力得到明顯的提升,藉由讀經, 穩定腦頻率,讓學習更有效率。 其實,最讓我感動的是, ○ 璥原來是一位動作很慢,且事事要大人提醒的孩子;當他被醫師診斷是「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我非常傷心。但現在看到 ○ 璥 願意去做新的嘗試,還會有很多點子跟我們分享。 是讀經改變了 ○ 璥、是每一次 用平和的心態,大聲誦讀經典時,聖賢或神佛的智慧會通過特定的振動頻率,散發巨大的能量波,逐步、逐步的改變 ○ 璥。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台北道場,感謝所有的點傳師及講師,因為有您們帶領支持著讀經教育,後學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奇蹟。感恩! 交稿日期: 114 年 03 月 31 日

自幼及長 「讀經」已刻在我心裡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蘭陽推廣處 宜宏 親子讀經班 家長 陳○○ 從小學時期開始,我就有幸參加讀經班,這段經歷至今仍深植我心。讀經課堂上,老師總是用充滿節奏感與韻律的方式帶我們朗讀經典,不僅讓人容易記憶,更充滿趣味。有時老師還會搭配文字遊戲,讓我們在玩樂中學習,學習古文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有趣。當時雖不完全理解經典的深意,但讀誦過程卻已悄悄在心中埋下種子。 在後來的求學過程中,我愈發感受到這段讀經經驗的可貴。每當國文課遇到熟悉的詩詞或經文,那些童年時朗朗上口的文字竟自然浮現腦海,彷彿早已成為思維的一部分。也因為這樣的基礎,讓我對國文科有著較高的理解力與親近感,更提升了語文能力與文字敏銳度。 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閱歷也逐漸豐富,對古文中的智慧體會更加深刻。小時候只覺得押韻好聽、文句優美,長大後卻能在一句《論語》或《孟子》中讀出處世之道、人情冷暖,體會到古人思想的深遠與豁達。 如今身為一位母親,我也希望能將「讀經」這樣有價值的學習方式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經典的智慧不必急於理解,而是透過一次次誦讀潛移默化,讓文字與心靈產生連結。孩子或許現在不懂,但當人生的某個時刻來臨,那些熟悉的語句或許能給他力量與方向。經典不僅是文化的根,更是生活的智慧泉源。 交稿日期:114年06月11日

讀經班經營分享:齊建共修共學平臺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板橋推廣處 凱德兒童 親子讀經班 教學志工 郭 ○○ 凱德佛堂讀經班自創立以來已歷數十年,期間曾由臺北市士林區遷至新北市板橋區,至今依然穩健經營。學生人數從最初零星的幾位,發展至今幾乎每堂課均有 15 位以上學生參加,後學謹就讀經班多年來之運作經驗,綜合歸納其具成效之招生管道與運作模式說明如下:   一、   招生管道 ( 一 ) 家長口碑推薦 :孩子的學習成果獲得家長肯定,許多家長主動向親友介紹,形成自然且具影響力的宣傳方式。 ( 二 ) 老師親和宣導 :老師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例如陪伴孩子到公園遊玩時,與其他家長自然互動,分享讀經班的理念與特色,達成生活化的宣傳效果。 ( 三 ) 佛堂結緣平臺形成鎖鏈式宣傳 :佛堂定期舉辦如水彩畫、生活美學、書道班等生活化課程,吸引親子共同參與,讓家長與孩子在輕鬆氛圍中自然認識讀經班及佛堂,進而擴大招生對象與觸及面。此外,也常邀請讀經班的同學參加其他結緣平臺課程,形成彼此交錯、循環推廣的鎖鏈式宣傳效應,有效深化與家長的聯繫與認同感。 二、教學環境與特色 ( 一 ) 清淨、舒適環境及活潑教學方式 :佛堂提供安定、清淨及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快樂成長。課程內容豐富有趣,加上老師用心設計結合遊戲與互動,讓經典教育更加貼近孩子的心靈,提升學習興趣與專注力。 ( 二 ) 蔬食午餐 :佛堂貼心提供蔬食午餐,廚師用心準備豪華餐點,讓大家都非常期待用餐時間,家長也喜歡與老師們分享家中寶貝的點點滴滴,這也成為老師與家長深入交流的寶貴時光。透過這段互動,不僅能分享讀經理念,更能自然地邀約家長參與進一步的佛堂活動,如求道、法會,或結緣課程,深化家長與佛堂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 三 ) 增設英文讀經課程 :近期增設百孝經之英文讀經課程,老師搭配歌唱教學、生活用語等方式,讓語言學習更具趣味與實用性,深受家長與孩子喜愛,也為未來雙語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後學有幸學習讀經班老師歷經數十年,深刻體會到這不只是單純的教學工作,更是一場身教與心教交織的修行歷程,不只是讓孩子們認識經典、啟發智慧,更是老師與家 長一同共修共學的契機。 誠如活佛師尊所言:「修道三不離——不離道場、不離前賢、不離經典聖訓。」一本經書,不僅是 孩子們的課本,更是陪伴我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