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桃園推廣處 妙德親子讀經班 家長 黃○○
後學回憶孩子的讀經因緣是在九年前,那時兒子兩歲,先生的堂妹送給後學一本《大學》讀本,她告訴後學,要讓孩子以後成為一個孝順父母、知書達禮、喜愛讀書的人,就要從小教育,教孩子讀經就是最好的教育,從此後學就開始教兒子讀四書和《弟子規》,一直到孩子五歲時,有位朋友到家裡來玩,看到後學的小孩在讀經,她對後學說:妳的小孩那麼喜歡讀經,為什麼不帶他去上讀經班,經這位朋友的介紹,後學的兒子就這樣參加了三峽龍埔托兒所的讀經班。
到讀經班上課與在家裡自讀,最大的不同點是家長也要上課,而且是與小朋友分開上課,家長是另外安排課程,另請講師來上課,而小朋友則由讀經老師來教讀經,老師會利用各種的道具與方式,例如:樂器、鼓、吟唱、舞蹈…等來教小朋友,後學的兒子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他覺得很新鮮、很有趣。
小朋友下課回家後,也有功課必須要把當週老師教的背起來,在下週上課前背給老師聽,以前在家自讀時,後學都是陪孩子讀會了就讓他自己背,但是上讀經班就不同了,因為有固定的內容與時間限定,所以後學就開始陪孩子一起讀經、一起背經,我們也常做背經比賽,讀經老師也利用各種的獎勵方式,來鼓勵小朋友背經。
因為讀經讓後學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變多,感情也變得更好,我們就像朋友一樣無所不問,無所不談,後學也因多次陪孩子參加小狀元會考,而讓後學對狀元會考產生了興趣,而去參加了大狀元會考,在讀經班裡讓後學最感動的是白水老人的《百孝經》和品格教育,因為那是現在學校教育所欠缺的,在兒童讀經班裡都補足了。親子間的互動也落實了以「愛」和以「禮」相待的內涵;在學校和同學的相處也更懂得尊重和體諒;對於天地萬物所給予的一切美好也常存感恩感謝和感動,後學深深的覺得讀經是改變家庭和樂的不二法門,也是個人品德的根本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有經典的陪伴和薰陶,是一生受用無盡的無價寶藏,也希望有更多的家庭能加入讀經的行列,讓這股清流感染每個人 。
後學要感謝天恩師德,要感謝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創辦了兒童讀經班,還要感謝各位點傳師的慈悲,以及各位講師,各位前賢,還有後學的引保師,後學才有這個機會在發一崇道場成長和學習。
交稿日期:102年5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