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教育之推動、成效與見證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板橋推廣處 泉德中英親子讀經班 志工 蔡○○

   民國88年參加了一場讀經師資訓練研習之後,回到學校即開始推動班級讀經,十幾年下來,讀經成為我的班級特色,每節鐘聲一響,朗朗的讀經聲從教室傳出。無形中,每部經典點點滴滴烙印在孩子的腦海裡,一部接著一部,累積了不少精神糧食。以下我以推動讀經方式、 讀經教育之成效與見證來分享我多年來在讀經教育推廣上的一點小小心得。
一、推動讀經方式:
1. 上課收心操 :
   每天上課前先將經典讀一遍,再進行當節的課程,一整天下來,孩子已經熟稔當天的進度,回家再背給家長聽,請家長考核,結果家長非常肯定與驚訝孩子的記憶力與能力。

2. 讀經老師驗收與鼓勵 :
   每週三早自習由崇德文教基金會的李宛珊老師進班帶讀經典並驗收成果。由於每天的念讀與背誦,孩子將經典背得滾瓜爛熟,其能力總是受到李老師的肯定與讚美,無形中增加他們對讀經的熱愛與信心。

3. 參加小狀元會考 :
   為了激勵與持續孩子的讀經,每年帶學生參加北市百齡高中小狀元會考, 過程有經典評鑑、點榜、戴狀元帽、過狀元橋、頒獎及 踩街活動,十分熱鬧,每個孩子通過會考都露出滿意的笑容,也把喜悅傳送給陪同的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家長們更支持讀經的理念,也更樂意陪伴與鼓勵孩子讀經。

4. 恭請校方公開頒獎表揚,增加成就感:
   恭請學校於朝會時公開表揚通過小狀元會考的小朋友, 以資鼓勵。對小朋友而言, 能夠在全校的朝會場合上台接受公開表揚是件光榮的事。這份榮耀讓孩子平日讀經的苦澀化為甘甜,更是推動讀經的一大動力。

二、讀經教育之成效與見證:

1. 品德陶冶:
   透過聖賢經典話語的浸染、薰陶,孩子們內省能力的心自然增強。例如:有學生控訴同學借走他的物品未還,我在課堂上引用弟子規上的話語「借人物,及時還」,全班馬上接下「後有急,借不難。」而那位向人借物品的同學,在下課後, 趕緊歸還物品給對方。又有順手拿起同學的文具使用卻未告知對方,也忘了歸位,致使同學找不著,以為文具被偷了,我一樣引用出《弟子規》的「用人物,需明求…」學生立即接龍「倘不問,即為偷。」 在聖人的經典教化與指引下,學生的內省能力提升,不用說教,也能達到道德提升的效果。

2. 語文能力提升:
   有 一次在路上碰到以前的學生家長,家長很激動地跑來感謝我,說她的女兒考上第一志願,最難能可貴的是基測國文得滿分,家長肯定讀經的功效,讓孩子在閱讀理解、古文判讀以 及寫作能力大大地提昇。又有一天,也接到一位已畢業的學生家長興奮的電話,說級任老師推薦孩子寫的小日記給國文老師,建議投稿校刊,沒想到國文老師竟驚訝地詢問:「這是學生自己寫的嗎 ? 非常有水準。」 這位學生後來參加校內作文比賽成績優異,並代表學校參加區賽。還有一位剛上國一的學生,也很得意的告訴我,某天,國文老師用白話文說了宰我晝寢的故事,老師問有誰知道這則故事的典故,我的學生馬上回答她知道,並將它背誦出來:「宰我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當場馬上獲得如雷的掌聲,並且獲得老師的加分與讚美。而我將班上學生作品投稿《國語日報》,結果獲刊《國語日報》主題作文大賞。這一切的一切莫皆是讀經的功效。

3. 學業成績優異:
   讀經對學生的學業有正向的影響,雖然每天讀經佔用了課堂的 些許時間,但學生的整體成績是進步的,尤其是在國語成績, 每次平均月考成績都在九十分以上,國語成為學生最有把握且覺得輕而易舉的一門學科。

4. 記憶力提升:
   今(民102)年的小狀元會考, 全班報考《三字經》、《弟子規》、《百孝經》、《朱子治家格言》、《千字文》及《論語》1~5篇共六段。全班三十個學生之中,3人過四段,15人過五段,六段全過的有12人,僅讀經年, 能創此佳績,意義非凡。許多家長反映,學生自從讀經之後,記憶力提升,背東西很快速,節省很多時間,讀書變得輕鬆多了。

三、結語:

   讀經能陶冶品格,變化氣質,又能提升記憶力與語文能力,更能增進親子互動,是值得推廣的活動。在推動讀經的路上,感謝有崇德文教基金會曾淑珍老師與李宛珊老師的護持,隨時提供我讀經的資訊與活動,讓我的讀經之路走得平穩又踏實,更訓練一批優秀的讀經義工在文德國小推廣讀經,嘉惠許多的學子。相信有這麼多有心人士推動讀經,我們的下一代是充滿著希望的。。

交稿日期:民國102年8月20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誦讀時的能量波 逐步地正面影響孩子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花蓮 推廣處 毅德 讀經班 家長暨教學志工 陳 ○○   後學 20 歲時開始帶領兒童讀經班,並參加各種讀經班的培訓 , 心中明白「 讀經可以讓古聖先賢的智慧直接和孩子的心靈溝通,幫孩子成為一個感恩、慈悲且充滿服務心的完整個體。」 後學自懷孕開始,每天播放 《 百字經 》 、 《 三字經 》 等各種經典音樂,為的就是做好胎教;自生下第一個孩子: ○○ 璥,更勤勞的播放 《 百字經 》 給孩子聽,很奇妙的是,只要 《 百字經 》 的音樂開始響起,未滿週歲的 ○ 璥,很快就跟周公報到了。 隨著 ○ 璥慢慢長大,後學也會陪著他在家閱讀經書。 當 ○ 璥 5 歲時,後學帶著他參加讀經班,他時而滿場跑、時而乖乖的跟著讀經。現在 ○ 璥三年級了,他認識很多字,參與讀經班,都能乖乖坐著讀經。 很奇妙的是,透過參加讀經班, ○ 璥原來內向害羞,到現在的活潑、願意表達自已的想法;其次, ○ 璥的專注力得到明顯的提升,藉由讀經, 穩定腦頻率,讓學習更有效率。 其實,最讓我感動的是, ○ 璥原來是一位動作很慢,且事事要大人提醒的孩子;當他被醫師診斷是「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我非常傷心。但現在看到 ○ 璥 願意去做新的嘗試,還會有很多點子跟我們分享。 是讀經改變了 ○ 璥、是每一次 用平和的心態,大聲誦讀經典時,聖賢或神佛的智慧會通過特定的振動頻率,散發巨大的能量波,逐步、逐步的改變 ○ 璥。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台北道場,感謝所有的點傳師及講師,因為有您們帶領支持著讀經教育,後學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奇蹟。感恩! 交稿日期: 114 年 03 月 31 日

自幼及長 「讀經」已刻在我心裡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蘭陽推廣處 宜宏 親子讀經班 家長 陳○○ 從小學時期開始,我就有幸參加讀經班,這段經歷至今仍深植我心。讀經課堂上,老師總是用充滿節奏感與韻律的方式帶我們朗讀經典,不僅讓人容易記憶,更充滿趣味。有時老師還會搭配文字遊戲,讓我們在玩樂中學習,學習古文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有趣。當時雖不完全理解經典的深意,但讀誦過程卻已悄悄在心中埋下種子。 在後來的求學過程中,我愈發感受到這段讀經經驗的可貴。每當國文課遇到熟悉的詩詞或經文,那些童年時朗朗上口的文字竟自然浮現腦海,彷彿早已成為思維的一部分。也因為這樣的基礎,讓我對國文科有著較高的理解力與親近感,更提升了語文能力與文字敏銳度。 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閱歷也逐漸豐富,對古文中的智慧體會更加深刻。小時候只覺得押韻好聽、文句優美,長大後卻能在一句《論語》或《孟子》中讀出處世之道、人情冷暖,體會到古人思想的深遠與豁達。 如今身為一位母親,我也希望能將「讀經」這樣有價值的學習方式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經典的智慧不必急於理解,而是透過一次次誦讀潛移默化,讓文字與心靈產生連結。孩子或許現在不懂,但當人生的某個時刻來臨,那些熟悉的語句或許能給他力量與方向。經典不僅是文化的根,更是生活的智慧泉源。 交稿日期:114年06月11日

讀經班經營分享:齊建共修共學平臺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板橋推廣處 凱德兒童 親子讀經班 教學志工 郭 ○○ 凱德佛堂讀經班自創立以來已歷數十年,期間曾由臺北市士林區遷至新北市板橋區,至今依然穩健經營。學生人數從最初零星的幾位,發展至今幾乎每堂課均有 15 位以上學生參加,後學謹就讀經班多年來之運作經驗,綜合歸納其具成效之招生管道與運作模式說明如下:   一、   招生管道 ( 一 ) 家長口碑推薦 :孩子的學習成果獲得家長肯定,許多家長主動向親友介紹,形成自然且具影響力的宣傳方式。 ( 二 ) 老師親和宣導 :老師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例如陪伴孩子到公園遊玩時,與其他家長自然互動,分享讀經班的理念與特色,達成生活化的宣傳效果。 ( 三 ) 佛堂結緣平臺形成鎖鏈式宣傳 :佛堂定期舉辦如水彩畫、生活美學、書道班等生活化課程,吸引親子共同參與,讓家長與孩子在輕鬆氛圍中自然認識讀經班及佛堂,進而擴大招生對象與觸及面。此外,也常邀請讀經班的同學參加其他結緣平臺課程,形成彼此交錯、循環推廣的鎖鏈式宣傳效應,有效深化與家長的聯繫與認同感。 二、教學環境與特色 ( 一 ) 清淨、舒適環境及活潑教學方式 :佛堂提供安定、清淨及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快樂成長。課程內容豐富有趣,加上老師用心設計結合遊戲與互動,讓經典教育更加貼近孩子的心靈,提升學習興趣與專注力。 ( 二 ) 蔬食午餐 :佛堂貼心提供蔬食午餐,廚師用心準備豪華餐點,讓大家都非常期待用餐時間,家長也喜歡與老師們分享家中寶貝的點點滴滴,這也成為老師與家長深入交流的寶貴時光。透過這段互動,不僅能分享讀經理念,更能自然地邀約家長參與進一步的佛堂活動,如求道、法會,或結緣課程,深化家長與佛堂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 三 ) 增設英文讀經課程 :近期增設百孝經之英文讀經課程,老師搭配歌唱教學、生活用語等方式,讓語言學習更具趣味與實用性,深受家長與孩子喜愛,也為未來雙語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後學有幸學習讀經班老師歷經數十年,深刻體會到這不只是單純的教學工作,更是一場身教與心教交織的修行歷程,不只是讓孩子們認識經典、啟發智慧,更是老師與家 長一同共修共學的契機。 誠如活佛師尊所言:「修道三不離——不離道場、不離前賢、不離經典聖訓。」一本經書,不僅是 孩子們的課本,更是陪伴我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