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桃園推廣處 成功國小親子讀經班 家長 吳○○
「三歲定終身」,老公常提醒我,而這句話也不時的迴盪在我耳裡。明明知道讀經好,卻沒有付諸行動。然而最終促使我帶讀的原因─只因兒子已兩歲兩個月大,卻只會簡單的稱謂。因擔心兒子不太會說話,這讓我想起大女兒小時候開口說話,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哇啦哇啦的背了一長串。孩子的記憶是驚人的,只是還未開啟他的口語罷了,所以當下決定帶孩子讀經。
也許機緣成熟,碰巧與一位讀經班的志工老師話家常,從她那得知王財貴教授推動兒童讀經的方法─「三百讀經法:每天一百字、反覆一百遍、給他一百分」,且從《大學》《中庸》《論語》開始,於是我放棄童蒙養正的《三字經》、《弟子規》,改由《大學》開始落實。因兒子還不會說話,每天我就一字一句的念給他聽,沒想到一星期後,他居然可以說出每一句的最後一字,且是與我同時說出。半個月後,他竟然可以跟著我一起覆誦《大學》的第一段。一個話都不會說的孩子,居然可以說出艱澀的章句,這讓我信心與決心倍增,我要堅持下去。
於是跟老公商量後,我們決定每星期二晚上花一個半小時,給孩子最優質的環境─成功國小親子讀經班。剛去也只是希望他能學習如何乖乖地坐著,沒想到一個才兩歲三個月大的孩子能有此定力。由於他是班上最小且也是插班生,所以剛開始每天在家就讀自己的進度,我們花了四個多月將大學讀完一百遍。參與讀經班第二期也就開始跟著讀經班的進度,去(民102)年11月初的讀經會考,他以兩歲七個月的年齡,通過《朱子治家格言》與白水老人《百孝經》這兩科,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小狀元。
家長的陪伴是孩子讀經的原動力,而孩子回報於我們卻是花錢都買不到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就從現在起,讓家中客廳都能充滿親子共讀的讀經聲,培養出耳「聰」目「明」、品學兼優的主人翁。
最後引述一段,在1988年巴黎會議宣言中,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共同聲明:「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那裡汲取智慧。」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的貴人,成為有智慧的父母,為孩子選擇最優的讀經環境,親子共同成長。
交稿日期:103年5月2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