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台北推廣處 慶德舊莊里親子讀經班 家長 林○○
樓上鄰居有一個特別的小家庭,爸爸跟小孩只說法文,媽媽跟小孩只說英文,五歲的小孩跟我們就說國語,音調怪異的Mandarin。小孩鮮少會對不同對象搞混而用錯語言,就算偶而要用法文跟我們交談,爸爸也不會阻止小孩根本地人說法文,反而會幫忙用國語說明小孩的意思。這就是堅持,一種「溫柔的堅持」;就這麼簡單,小孩輕鬆學會三種語言,他就有機會可以承接、融合三種文化。
反觀台灣多數的本地人,包含我自己和我的父母,為了得到跟孩子或孫子的溝通,只好用國語,甚或是台灣國語來跟孩子交談,導致孩子避說台語或客語,甚至有意無意的忽略或排斥。每每發生這種情況,我的心總是黯淡,但也只能怪自己,沒能「溫柔的堅持」,沒能跟孩子就是說台語,沒能營造一個氣氛,讓周遭的人在孩子說台語時,就給予適度的稱讚。當滿街青少年都是韓流髮型時,我們不能責怪他們,因為,這是必然的。
今天的親子讀經,就讀到這段《中庸》經文,是孔子的千年大嘆——「道其不行矣夫」,其原因可能就是「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凡事如何能「不過」與「不及」,偉大如孔子當然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但卻也知道這是屬於人性的一部分,而並未提出一套除弊的標準作業流程,只是讓後人在他的言說中「各赴緣取益」。也許,「溫柔的堅持」與「適度的稱讚」就是可能的答案吧?這很簡單,但並不輕鬆,大家加油喔!
親子讀經就能提供我們向古聖先賢學習的機會,反思自己、推高自己、也原諒自己。讓我們來營造「溫柔的堅持」與「適度的稱讚」的氛圍,跟孩子一起玩(play)讀經、play音樂(樂器)、play才藝、play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有心學習,所以不會「不及」;因為是play,所以也不會「過之」。讚喔!
交稿日期:民國105年06月09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