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三重推廣處 暢德書苑親子兒童讀經班-忠義子淵班 家長 黃○○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白水聖帝及不休息菩薩護佑、感謝道場提攜及點傳師們厚愛,讓後學有機會分享親子讀經的心得。
後學二個孩子學齡前,內人便開始帶著他們讀經,到現在參加親子讀經班已逾五年。和大部份讀經家庭一樣,孩子總會遇到撞牆期、抗拒期,在某個臨界點,孩子對讀經會非常排斥,但內人總會透過轉移注意、轉換心情、延遲獎賞 ... 等方法,引導二個孩子重拾對讀經的興趣及信心,並進而將讀經轉變為習慣。
孩子們面對抗拒讀經時,分享我們讓孩子對讀經重拾信心及興趣的方法:轉移注意、轉換心情及延遲獎賞。後學家的作法是,跟孩子溝通,讀經是我們每天的功課,讀經是我們學習聖賢的方法 ... 等,再來改變帶讀的聲調韻率,透過帶讀句子的抑揚頓挫,讓孩子們跟著學習,轉移注意力,最後再加上每天讀經完成,有個小小的獎勵,且是孩子想要的獎勵,孩子便有動力和誘因,對讀經不排斥進而習慣它。但這個獎勵需在不違反各家家庭教育裡,禁止的獎勵行為或物品前提下,對孩子才有正面助益。
讀經的孩子和同年齡的孩子,著實有很大的差別,尤其在學校團體生活中,更顯出眾。相信家長們都參加過家長日,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總會圍著導師,透過第三人的眼睛,來客觀了解孩子行為、學習及生活,不管是學業、生活、同儕或品格,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後學參加家長日,留到最後才跟孩子的導師面談,聽到導師與其他家長的對談,大約有一半孩子,行為或學業需改善;四分之一孩子,表現中上;四分之一孩子表現很好,無需導師操心。
感謝天恩師德,後學的孩子很慶幸落在最後那四分之一,導師表示孩子無需擔心,孩子甚至太熱心。例如:孩子做完自己的打掃工作,經常留下來幫老師收尾收拾教室。孩子在課堂經常幫落後同學完成任務。放學穿便服未配戴名牌,糾察隊會留置罰站延後放學,孩子有戴名牌,卻怕同學沒有伴,表示要陪未戴名牌的同學延後放學,導師再三強調孩子不只一次表現這種同學愛 ... 等等行為。家長日等待導師的時間,與其他家長閒聊,志工媽媽也表示有發現孩子有助弱扶傾和友愛的行為,種種行為表現,對孩子來講,也許只是小小的舉動,但看在導師及志工媽媽眼裡,也許正是大家生活中,所欠缺的那份真誠的愛。
交稿日期:民國107年5月5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