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熬過帶讀經典痛苦日子 換得孩子成長與自信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蘭陽推廣處 芊德親子讀經班 家長 張○○

 

  民104年10月底,經朋友介紹第一次接觸讀經班,起初只是沒讓孩子去上學,想替她找點事情做,沒想到一上就是快三年。

那時候的張○才三歲半,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讓她很快的融入大家。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她懵懵懂懂的跟著我每天複習,我唸一句他唸一句,上課的進度一天大概複頌五遍,其實我也不清楚她到底會不會?每個禮拜就算是我們沒讀過的進度,他還是自告奮勇跟著大家上台,那時候只知道讀經不錯,但是實質上會有什麼收穫我也不知道?就是每週按部就班跟著大家的進度前進。

  加入讀經班後,剩不到兩個月就碰到讀經會考,經過老師的鼓勵我們也考了三科,那次的經驗很不錯,張○很快考完試,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闖關、畫圖、看烏龜和吃點心,讓她對考試的印象很美好!

  好景不長,不到三個月她就開始抗拒讀經這件事,我必須每天絞盡腦汁換不同方法,讓她覺得是在玩不是讀經,抽籤筒、邊跳邊唸、用唱的、邊打拍子、她一句我一句??大概半年左右,我第一次崩潰大哭,這麼努力陪著她,他卻不領情,不只她辛苦,我也很累啊!那時候的她,一聽到「讀經」兩個字都馬上說:「不要!」看到我拿出課本便開始生氣!她的優點是很會講話,相對的也超會罵人,伶牙俐齒。

  再來將近一年半的日子裡,我們每天吵架,威脅和利誘都沒有用,我告訴自己要有耐心、溫柔而堅定!但通常好不容易讓自己心情好起來,想重新面帶微笑面對這件事,卻又馬上被她的反應激怒,那段時間家裡的每個人都感受到我們的負面情緒,我也一再懷疑自己的堅持到底對不對?張○大班開始上學後,我們又面臨時間被壓縮的問題,不再能用整天的時間跟她耗,同時間又多了一個弟弟來瓜分,要我在短時間完成這項艱難任務,搞得我自己壓力好大好煩躁。

  這麼長一段時間,白天爭吵、晚上檢討,一直在反覆思考對我們母女最好的方式。或許是我「呷緊弄破碗」,一開始發現只要每天重複唸3-5遍,一週後,不識字的三歲女兒就可以一字不漏的把艱深的文言文內容全數記起來,覺得太訝異了!迫不及待想把能塞的全部塞進她腦海,媽媽的期待轉變成壓力,壓力無形的全部加諸在孩子身上,雖然我用各種不同的遊戲帶領她,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他讀經,他小小年紀也感受到了,而且最糟糕的是我打了他,「讀經」這件事一直是我們之間的地雷,一碰到就爆炸。

  危機就是轉機,在我一度想放棄的時候,我們發現睡前用音響播放的效果非常好,甚至我們沒讀過的內容都可以輕易記住,我開始認真編排隨身碟的內容,下次上課的進度讓她先聽先預習,她上課有成就感便比較不排斥。我也曾經試過放手,都不強迫她,不提醒她,希望她玩樂後能良心發現主動找我讀經,結果是不!可!能!那半個多月進度全部都是零,後來追的很辛苦,大家千萬別嘗試!

  熬過那段痛苦的日子,慢慢讓我嚐到甜頭了,從每天唸五遍,變到三遍就可以記起來,甚至六、日出去玩還不影響進度,到後來發現她認得好多字,我帶她唸個一兩遍,她便可以自己讀不用我陪。中間我慢慢放手讓她自己來,一直到現在快三年的時間,她可以靠自己上課聽,回家自己複習,我只需要提醒她:「該做的事要先做」,有苦盡甘來的感覺(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當我有苦盡甘來的念頭時,他通常會開始耍賴)所以我們心裡偷偷暗自慶幸有堅持到現在就好,噓!

  張○四歲時有一次在圖書館,一個媽媽驚訝的跑過來問我:「你女兒整本只有字的書看得懂?」我看她抱著《論語》在唸。我們陪伴孩子讀經久了,都習以為常,常常只陷入「都不背、一直耍賴」的泥淖裡,都忘了其實他們已經很棒了!

讀經的好,除了實質看得到的:考試考了50科、認得很多字、可以學習「靜」以外,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相關的體驗。掃墓的時候,她發現墳墓上寫了二十四孝「戲彩娛親」、「負米養親」的詩句,她看了興奮的跟我討論那個故事是說誰?在哪個朝代?發現原來那些不是在書上死板板的句子而已?? 在「五花馬」吃水餃的時候,發現牆上寫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正是最近讀的李白「將進酒」,她開心的唸出整首詩,生活中的這些偶然,相信慢慢可以在他們心中發芽,從中得到一點樂趣,不再只是唸得很痛苦的詩句,所有的辛苦都在無形中慢慢回饋到我們的生活中。

  還好一路上有老師和其他家長的陪伴,遇到挫折可以互相交流,聽聽彼此努力的過程,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不是單打獨鬥!找回最初的熱忱,繼續奮鬥!非常幸運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學伴,真的很高興有您們。

交稿日期:民國107年6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誦讀時的能量波 逐步地正面影響孩子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花蓮 推廣處 毅德 讀經班 家長暨教學志工 陳 ○○   後學 20 歲時開始帶領兒童讀經班,並參加各種讀經班的培訓 , 心中明白「 讀經可以讓古聖先賢的智慧直接和孩子的心靈溝通,幫孩子成為一個感恩、慈悲且充滿服務心的完整個體。」 後學自懷孕開始,每天播放 《 百字經 》 、 《 三字經 》 等各種經典音樂,為的就是做好胎教;自生下第一個孩子: ○○ 璥,更勤勞的播放 《 百字經 》 給孩子聽,很奇妙的是,只要 《 百字經 》 的音樂開始響起,未滿週歲的 ○ 璥,很快就跟周公報到了。 隨著 ○ 璥慢慢長大,後學也會陪著他在家閱讀經書。 當 ○ 璥 5 歲時,後學帶著他參加讀經班,他時而滿場跑、時而乖乖的跟著讀經。現在 ○ 璥三年級了,他認識很多字,參與讀經班,都能乖乖坐著讀經。 很奇妙的是,透過參加讀經班, ○ 璥原來內向害羞,到現在的活潑、願意表達自已的想法;其次, ○ 璥的專注力得到明顯的提升,藉由讀經, 穩定腦頻率,讓學習更有效率。 其實,最讓我感動的是, ○ 璥原來是一位動作很慢,且事事要大人提醒的孩子;當他被醫師診斷是「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我非常傷心。但現在看到 ○ 璥 願意去做新的嘗試,還會有很多點子跟我們分享。 是讀經改變了 ○ 璥、是每一次 用平和的心態,大聲誦讀經典時,聖賢或神佛的智慧會通過特定的振動頻率,散發巨大的能量波,逐步、逐步的改變 ○ 璥。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台北道場,感謝所有的點傳師及講師,因為有您們帶領支持著讀經教育,後學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奇蹟。感恩! 交稿日期: 114 年 03 月 31 日

自幼及長 「讀經」已刻在我心裡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蘭陽推廣處 宜宏 親子讀經班 家長 陳○○ 從小學時期開始,我就有幸參加讀經班,這段經歷至今仍深植我心。讀經課堂上,老師總是用充滿節奏感與韻律的方式帶我們朗讀經典,不僅讓人容易記憶,更充滿趣味。有時老師還會搭配文字遊戲,讓我們在玩樂中學習,學習古文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有趣。當時雖不完全理解經典的深意,但讀誦過程卻已悄悄在心中埋下種子。 在後來的求學過程中,我愈發感受到這段讀經經驗的可貴。每當國文課遇到熟悉的詩詞或經文,那些童年時朗朗上口的文字竟自然浮現腦海,彷彿早已成為思維的一部分。也因為這樣的基礎,讓我對國文科有著較高的理解力與親近感,更提升了語文能力與文字敏銳度。 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閱歷也逐漸豐富,對古文中的智慧體會更加深刻。小時候只覺得押韻好聽、文句優美,長大後卻能在一句《論語》或《孟子》中讀出處世之道、人情冷暖,體會到古人思想的深遠與豁達。 如今身為一位母親,我也希望能將「讀經」這樣有價值的學習方式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經典的智慧不必急於理解,而是透過一次次誦讀潛移默化,讓文字與心靈產生連結。孩子或許現在不懂,但當人生的某個時刻來臨,那些熟悉的語句或許能給他力量與方向。經典不僅是文化的根,更是生活的智慧泉源。 交稿日期:114年06月11日

讀經班經營分享:齊建共修共學平臺

崇德光慧經典教育台北推廣中心 板橋推廣處 凱德兒童 親子讀經班 教學志工 郭 ○○ 凱德佛堂讀經班自創立以來已歷數十年,期間曾由臺北市士林區遷至新北市板橋區,至今依然穩健經營。學生人數從最初零星的幾位,發展至今幾乎每堂課均有 15 位以上學生參加,後學謹就讀經班多年來之運作經驗,綜合歸納其具成效之招生管道與運作模式說明如下:   一、   招生管道 ( 一 ) 家長口碑推薦 :孩子的學習成果獲得家長肯定,許多家長主動向親友介紹,形成自然且具影響力的宣傳方式。 ( 二 ) 老師親和宣導 :老師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例如陪伴孩子到公園遊玩時,與其他家長自然互動,分享讀經班的理念與特色,達成生活化的宣傳效果。 ( 三 ) 佛堂結緣平臺形成鎖鏈式宣傳 :佛堂定期舉辦如水彩畫、生活美學、書道班等生活化課程,吸引親子共同參與,讓家長與孩子在輕鬆氛圍中自然認識讀經班及佛堂,進而擴大招生對象與觸及面。此外,也常邀請讀經班的同學參加其他結緣平臺課程,形成彼此交錯、循環推廣的鎖鏈式宣傳效應,有效深化與家長的聯繫與認同感。 二、教學環境與特色 ( 一 ) 清淨、舒適環境及活潑教學方式 :佛堂提供安定、清淨及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快樂成長。課程內容豐富有趣,加上老師用心設計結合遊戲與互動,讓經典教育更加貼近孩子的心靈,提升學習興趣與專注力。 ( 二 ) 蔬食午餐 :佛堂貼心提供蔬食午餐,廚師用心準備豪華餐點,讓大家都非常期待用餐時間,家長也喜歡與老師們分享家中寶貝的點點滴滴,這也成為老師與家長深入交流的寶貴時光。透過這段互動,不僅能分享讀經理念,更能自然地邀約家長參與進一步的佛堂活動,如求道、法會,或結緣課程,深化家長與佛堂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 三 ) 增設英文讀經課程 :近期增設百孝經之英文讀經課程,老師搭配歌唱教學、生活用語等方式,讓語言學習更具趣味與實用性,深受家長與孩子喜愛,也為未來雙語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後學有幸學習讀經班老師歷經數十年,深刻體會到這不只是單純的教學工作,更是一場身教與心教交織的修行歷程,不只是讓孩子們認識經典、啟發智慧,更是老師與家 長一同共修共學的契機。 誠如活佛師尊所言:「修道三不離——不離道場、不離前賢、不離經典聖訓。」一本經書,不僅是 孩子們的課本,更是陪伴我們修...